重大教育政策發展歷程
科技教育
加強培育及延攬高級科技人才,促進國家科技發展
71年時,我國研究發展總人力大約只有1萬人,平均每萬人中研究發展人力只有5人,國內人才不足,旅外人才不回,造成科技發展無法突破。72年由教育部擬定行政院頒布之〈加強培育及延攬高級科技人才方案〉,由教育部、國科會、青輔會全力推動,方案特點以培育國內人才為主,延攬海外人才為輔,重視提升人才之質與量,並結合各方面資源作彈性運用,先以與國防科技及策略性工業有關之重點研究所作先導性試驗,採行有效措施吸引人才歸國服務或進修,以較彈性措施延攬海外人才。另一方面,獎勵教授研究獎助金暨研究生獎學金,加強教學研究設備與其他設備擴充,進行員額制度問題與改進,其影響亟其深遠。
推動重點產業科技教育先導計畫,兼顧前瞻與基礎扎根
有關〈重點科技教育先導計畫〉之推動,包括80年代的〈自動化、光電、材料、建教合作、通訊、精密機械等科技教育計畫〉;90年代的〈超大型積體電路設計、資通訊、奈米、生物技術、製商整合、產業設備、防災、能源、影像顯示、晶片、轉譯醫學及農學等科技教育計畫〉;100年代的〈資通訊、智慧電子、智慧製造、智慧聯網、資訊安全、5G、潔能、人工智慧、生醫產業與新農業等科技教育計畫〉。
104年起,考量產業社會數位轉型需求在即,教育部著手推動培育資安實務人才,結合國內大學校院資安教學能量,建立以新型態資安暑期課程(AIS3)為主軸,往上連結「臺灣好厲駭-實務導師(mentor)」制度、國際資安社群等系列性的培育機制,培育資安實務高階人才。另發展推廣網路攻擊鏈滲透實務、安全程式設計、雲端服務資安等新型態實務資安示範課程,強調實作演練,將產業實務相關課題導入學校課程,以強化大學資安課程,並往下扎根高中職資安認知教育。110年至113年,推動「臺灣資安卓越深耕—擴增資安師資計畫」,以增聘80名資安師資為目標,協助國立大學延攬資安領域優秀師資,穩健我國資安領域之發展。
因應全球智慧化發展趨勢,108年6月提出人工智慧與新興科技教育布局,引領我國智慧科技教育推展,並出版「和AI做朋友」補充教材及教案示例,提供師生延伸學習,培育具潛力的學生。此外,自109學年度起,推動精進資通訊數位人才培育策略,連續11年每年平均增加約7,500名跨域及資通訊高階人才培育,以支持我國產業數位轉型所需人才。
109年起配合六大核心戰略產業及5+2產業創新計畫,規劃前瞻重點科技計畫,除持續推動〈智慧製造跨域整合人才培育計畫〉、〈先進資通安全實務人才培育計畫〉、〈精準健康產業跨領域人才培育計畫〉及〈永續能源跨域應用人才培育計畫〉,另配合智慧國家方案,新興推動〈下世代行動通訊技術人才培育計畫〉、〈智慧創新關鍵人才躍升計畫〉,並持續推動〈智慧晶片系統與應用人才培育計畫〉、〈人工智慧技術與應用人才培育第2期計畫〉、及〈推動前瞻顯示科技與跨領域人才培育計畫〉等計畫。藉由補助大專校院成立教學資源中心或跨校聯盟、發展並開授重點領域及創新創業課(學)程、微學程、形塑人才培育社群、建立實作平臺、教學實驗室或場域、推動產學交流、辦理創意應用專題競賽、參與國際競賽及交流活動等,培育重點科技人才。
推動人文社科教育先導計畫,充實前瞻創新教學內涵
另一方面,於78年7月起成立「人文社會科學教育改進計畫小組」,至82年展開〈人文社會科學教育改進計畫〉連續2期共8年之奠基計畫。此時更發現「均衡人文與科技發展」及「重視創意設計與創意人才培育」皆為因應知識經濟發展不可或缺的觀念,爰此,亦兼顧執行多項人文社會科學相關計畫,其中包含早期的〈補助人文社會科學及科技領域學術研討活動〉、〈專項科技及人文社會科學改進計畫〉,其目的在於充實人文社會科學相關內涵、改善教學品質、提升師資,以及規劃具前瞻性與創新性的教材。112年辦理〈第2期數位人文創新人才培育計畫〉,補助學校開設課程,其中跨領域共授課程,強化人社領域師生應用數位科技及量化分析技術,並融入人文關懷及批判思考,建立人文價值之數位創新人才養成模式。
重視跨領域整合與深化,加強科技與人文跨域人才培育
科技工業與人文社會科學如國家奠基2大支柱,二者相輔相成,強化教研能量與學科整合,為94至95年間推動重點,並設定以創新性、跨領域及整合性為基礎,〈推動人文及科技跨領域教育先導計畫〉包括96年的〈新議題與專業教育改革中程綱要計畫〉、〈通識教育中程綱要計畫〉及〈創造力人才培育計畫〉,112年之〈素養導向的高教學習創新計畫〉、〈第2期數位學習深耕計畫〉、〈人文社會與產業實務創新鏈結計畫〉及〈第2期新工程教育方法實驗與建構計畫〉等計畫,旨在銜接108課綱,培育跨域、探索型自主學習人才及建立支持機制,另發展數位學習多元模式,推動人社領域與產業對接之跨域實務課程及專題競賽,以及形塑工程教育核心能力養成創新模式,結合現實世界議題,回應當代社會與經濟發展需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