朝代 |
年代 |
西元 |
記事 |
西漢 | 高祖十一年 | 196B.C. |  | 首度下詔求賢。 |  | 過魯,以太牢祭孔。 |
|
| 惠帝四年 | 191 B.C. |  | 舉民孝弟力田,免征役。 |  | 除秦挾書令。 |
|
| 惠帝六年 | 189B.C. |  | 更秦奉常為太常。 |
|
| 文帝二年 | 178B.C. |  | 詔舉賢良方正直言極諫之士。 |
|
| 十二年 | 168B.C. |  | 置三老、孝弟、力田。 |
|
| 十五年 | 165B.C. |  | 文帝親策賢良。 |
|
| 十六年 | 164B.C. |  | 使博士諸生採六經文作王制。 |
|
| 景帝二年 | 155B.C. |  | 令男子年二十始傅。 |
|
| | ? |  | 蜀郡太守文翁力倡教化。 |
|
| 武帝建元元年 | 140B.C. |  | 武帝親策賢良方正能直言極諫之士;董仲舒對策,請罷百家,崇儒術,興太學,令郡國歲貢士。議立明堂,迎申公。 |
|
| 建元五年 | 136B.C. |  | 始置五經博士。 |
|
| 建元六年 | 135B.C. |  | 延文學儒者百餘人。 |
|
| 元光元年 | 134B.C. |  | 初令郡國舉孝廉各一人。 |
|
| 元光五年 | 130B.C. |  | 徵吏民明世務、習儒術者。 |
|
| 元朔元年 | 128B.C. |  | 定二千石不舉孝廉罪法。 |
|
| 元朔五年 | 124B.C. |  | 置博士弟子五十人。 |
|
| 元封二年 | 109B.C. |  | 作明堂於汶上。 |
|
| 元封五年 | 106B.C. |  | 詔州郡察舉茂才異等。 |
|
| 太始四年 | 93B.C. |  | 於孔子宅得〔古文尚書〕、〔禮記〕、〔論語〕、〔孝經〕。 |
|
| | ? |  | 詔令天下郡國仿效文翁立學校。 |
|
| 昭帝始元元年 | 86B.C. |  | 遣使行郡國,舉孝廉。 |
|
| 始元五年 | 82B.C. |  | 令三輔、太常舉賢良各二人,郡國舉文學高第各一人,增博士弟子員滿百人。 |
|
| 宣帝本始元年 | 73B.C. |  | 詔內郡國舉文學高第各一人。 |
|
| 本始四年 | 70B.C. |  | 令三輔、太常、內郡國舉賢良方正各一人。 |
|
| 地節三年 | 67B.C. |  | 詔郡國舉孝弟有行義聞於鄉里者各一人。 |
|
| 元康三年 | 63B.C. |  | 詔夏侯勝撰〔尚書論語說〕。 |
|
| 元康四年 | 62B.C. |  | 舉茂才異倫者。 |
|
| 神爵四年 | 58B.C. |  | 令內郡國舉賢良可親民者各一人。 |
|
| 甘露二年 | 52B.C. |  | 詔諸儒議五經異同於石渠閣。 |
|
| 黃龍元年 | 49B.C. |  | 增五經博士員十二人,博士弟子員倍百人。 |
|
| 元帝初元二年 | 47B.C. |  | 詔舉茂才異等直言極諫之士。 |
|
| 初元五年 | 44B.C. |  | 博士弟子不限員,民有能通一經者免徵役。 |
|
| 永光元年 | 43B.C. |  | 詔舉質樸、敦厚、遜讓、有行者,以此四科考校郎及從官。 |
|
| 永光二年 | 42B.C. |  | 詔郡國舉茂才異等、賢良直言之士各一人。 |
|
| 永光三年 | 41B.C. |  | 置博士弟子員千人。 |  | 郡國置五經百石卒史。 |
|
| 建昭四年 | 35B.C. |  | 遣使循行郡國,舉茂才特立之士。 |
|
| | ? |  | 史游作〔急就篇〕。 |
|
| 成帝建始二年 | 31B.C. |  | 詔三輔、內郡舉賢良方正各一人。 |
|
| 陽朔二年 | 23B.C. |  | 詔舉可充博士位者。 |
|
| 鴻嘉二年 | 19B.C. |  | 詔舉敦厚有行義能直言者。 |
|
| 永始元年 | 16B.C. |  | 劉向進〔列女傳〕、〔新序〕、〔說苑〕。 |
|
| 永始三年 | 14B.C. |  | 舉敦樸遜讓有行義者各一人。 |
|
| 元延元年 | 12B.C. |  | 詔舉賢良方正能直言者各一人。 |
|
| 綏和元年 | 8B.C. |  | 增博士弟子員三千人。 |  | 封孔子後孔吉為殷紹嘉侯,後進為公。 |
|
| 綏和二年 | 7B.C. |  | 劉歆典領〔五經〕,奏上〔七略〕。 |
|
| 哀帝建平元年 | 6B.C. |  | 詔舉孝弟,惇厚、能直言、通政事可親民者各一人。 |
|
| 元壽元年 | 2B.C. |  | 詔舉賢良方正能直言者各一人。 |
|
| 元壽二年 | 1B.C. |  | 博士弟子王成咸會諸生千餘人上書救司隸鮑宣。 |
|
| 平帝元始元年 | 1A.D. |  | 詔舉敦厚、能直言者各一人。 |  | 封孔子後為褒成侯,追諡孔子為褒成宣尼公。 |
|
| 元始三年 | 3 |  | 郡國、縣邑、鄉聚皆立學官,校學置經師一人,庠序置〔孝經〕師一人。 |
|
| 元始四年 | 4 |  | 王莽奏起明堂、辟雍、靈台;為學者築舍萬區;立樂經;益博士員、經各五人。 |
|
| 元始五年 | 5 |  | 詔以劉歆等四人治明堂、辟雍。 |  | 詔郡國置宗師。 |
|
| | ? |  | 公卿、諸生上書請王莽女配帝為后。 |
|
| | ? |  | 增元士之子得受業如弟子,勿以為員。 |
|